來源:網絡 2009-06-22 10:49:18
據1992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報告,過去僅僅50年內男性的平均精子數減少了41.6%,精液量減少了約20%!研究人員收集了1938~1990年間61份關于精子數量的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男性的平均精子數從1940年每毫升精液中含1.13億個下降到1990年的約6600萬個。
另一份研究也表明,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男性的精子數為每毫升精液中含大約1億個,70年代出生的男性則減少到7500萬個,按此推測,90年代出生的男性成年后精子數可能減少到5000萬個。在醫(yī)學上,每毫升精液所含的精子數低于2000萬個以下便可能造成不育,而400萬以下則意味著完全的不育癥。輿論界驚呼:按此發(fā)展下去,不出21世紀全人類便會面臨消亡的危機!
目前不孕不育率增加、流產率上升、睪丸癌和生殖系統(tǒng)腫瘤增加,新生兒尿道下裂、睪丸畸形、隱睪、陰莖過小等出生缺陷明顯增加,兒童性發(fā)育異常、障礙,男性女性化等現象也呈上升趨勢。
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人類生育能力的下降很可能是由一類被稱為“環(huán)境荷爾蒙”的化學物質所造成的。美國白宮科學委員會在1997年將環(huán)境荷爾蒙定義為:“由于介入生物體內的荷爾蒙的合成、分泌、體內運輸、結合、作用或分解,而影響生物體正常性的維持,影響生殖、發(fā)育或行動的外來物質”。環(huán)境荷爾蒙進入人體之后,與細胞中的荷爾蒙收容器官結合,與荷爾蒙一樣產生作用,造成荷爾蒙過剩,或是使收容器官無法接受本來人體自然分泌的荷爾蒙,其結果是攪亂了人體本來的荷爾蒙,尤其是性荷爾蒙的正常工作,造成人體的各種機能障礙。內分泌干擾作用的可怕之處在于它關系到人類的繁衍、關系到今后人類質與量的問題。
1998年,日本環(huán)境廳公布的《關于外因性擾亂內分泌化學物質問題的研究班中期報告》列出了65種環(huán)境荷爾蒙的嫌疑物質。其中包括:二惡英類、多氯聯(lián)苯、六氯苯、滴滴涕、氯丹、艾氏劑、狄氏劑、異狄氏劑、七氯、毒殺芬等。也就是說,目前列入國際公約控制的POPs大部分都屬于環(huán)境荷爾蒙的嫌疑物質。
延伸閱讀:是誰“謀殺”了精子?
數字有資料顯示,近50年來男性精子的數量在逐漸減少。美國弗羅里達州立大學的拉夫·多爾蒂研究發(fā)現,美國男子的精子數目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減少了幾乎三分之一。
1929年精子的中間值為9000萬/ml,而1979年的中間值為6000萬/ml,就是說一半男人的精子高于此數,一半男人低于此數。最近多爾蒂教授調查了132位男性大學生,發(fā)現其中的23%人的精子數量不到2000萬/ml。
容易受傷的精子
從精子生物學特性來看,精子是雄性生殖細胞系發(fā)育的終端產物。在精子發(fā)生、形成和變形的過程中,由于細胞質脫逸,胞漿中DNA修復酶丟失,使得DNA損傷與修復系統(tǒng)機能隨之丟失。因此它不能像體細胞和卵細胞那樣能夠自行修復90%以上的原發(fā)性遺傳物質的損傷。在人體各種細胞中,只有精子具有這樣的特性。另外,與其他各種細胞相比,精子對有毒物質更為敏感。生精細胞始終處于快速分裂狀態(tài),而男性從胚胎中后期一直到老年,會連續(xù)不斷地生成精子。在快速的生精過程中,各種有害因素產生的危害作用在蓄積和累加之后明顯增大。隨著近年來對基因的研究和認識的深入,人們更加明確,相對于X染色體而言,Y染色體所攜帶的基因更容易發(fā)生突變。
八大殺手
除遺傳及部分器官器質性病變外,男性不育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如能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或克服這些不良習慣,至少可減少或避免男性不育癥的發(fā)生,那么,哪些因素可以引起男性精子減少而導致不育呢?
一、性生活混亂及不潔。
性生活混亂及不潔易引起男性生殖道感染。引起生殖道感染的病原有淋球菌、結核桿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滴蟲等,其中以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最為常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