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4 21:32:54
幼兒思維活躍具體,充滿各種聲音`顏色`與物體的具體形象,美術活動恰恰符合幼兒的思維特征,所以幼兒對美術活動較感興趣。但是,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如果平淡無奇地“導入”,幼兒就不大感興趣,以至于幼兒在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中都處于被動地位,而不是主動地去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設計好其“導入”部分。
一、故事導入
利用幼兒愛聽故事的特點,采用故事形式導入新課,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培養(yǎng)其觀察`想象`創(chuàng)造的能力。例如:在教幼兒粘貼《小雞》時,可以給小朋友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天,雞媽媽帶一群小雞到草地上去捉蟲,可是有一只小雞走著走著不見了,雞媽媽到處找都找不到,我們幫雞媽媽把小雞找回來,好不好?”這樣,幼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粘貼小雞時就特別用心和仔細。
二、兒歌導入
兒歌生動形象,順口好記。用兒歌導入可引起幼兒學畫的興趣,使幼兒的記憶力和想象力得到發(fā)展。例如:在教幼兒繪畫《吹泡泡》時,教師可以先讓幼兒學習兒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大串,五顏六色真好看,小朋友們拍手笑。這樣就引起幼兒想畫泡泡的興趣。
三、歌曲導入
幼兒大多都喜歡唱歌,而且歌曲旋律優(yōu)美,歌詞生動形象,對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在教幼兒手指點畫:《草地上的花兒》,讓幼兒先演唱歌曲《春天》,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激發(fā)幼兒想把春天畫下來的愿望。
如果說,充滿情趣的引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耐人尋味的結尾必將使一堂美術課得到美的升華,所以恰當?shù)剡\用結尾,不但能引起幼兒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和注意,也利于幼兒對整個美術活動的回味和思考,使幼兒百學不厭,寓學于玩,其樂無窮。
一、鼓勵式結尾
教師在輔導幼兒學畫過程之中及時對幼兒作品進行表揚`鼓勵,使幼兒對美術活動產生興趣。
二、游戲式結尾
教師采用做游戲的形式作為結束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例如:畫《小熊過橋》,教師引導幼兒畫出小熊過橋的動態(tài)形象后,最后進行“獨木橋”的游戲,從而教育幼兒勇敢堅強。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使幼兒受到了教育。
三、故事式結尾
這是采用故事的形式結尾的一種快樂教學方法。例如:幼兒創(chuàng)作畫《秋天的水果》,在引導啟發(fā)幼兒畫出各種秋天的水果后,還可以讓他們講講自己畫的是什么水果,講一段關于水果的小故事。這個小故事可以是教師講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生活中關于水果的故事。這樣既培養(yǎng)了幼兒對水果的了解,也有利于幼兒智力的發(fā)展。
四、展覽式結尾
教師在完成美術活動教學任務的基礎上,讓幼兒互相欣賞美術作品,提高幼兒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例如:泥工活動《美麗的花》,教師在輔導幼兒學會捏花朵和莖葉的基礎上,讓幼兒盡力發(fā)揮自己的水平,使幼兒能夠制作比較好的作品。在泥工活動最后,教師組織幼兒開一個花卉展,讓幼兒既能欣賞到別人的作品,又激起了幼兒對美工活動的熱愛之情。
總之,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導入和結尾方式多總多樣,我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恰當運用,創(chuàng)造出一種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氣氛和情景。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做到寓教于樂。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