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28 18:32:34
激勵性、發(fā)展性特點的評價體系不僅能讓教師與園領導平等對話,更能讓教師與自己的心靈“對話”。實現與心靈“對話”的主要途徑是教師的自我反思。在評價實踐中,我們感受到與心靈“對話”有三“得”:
一得:積極評價,再認自我
與我國的評價體系屢次親密接觸并“對話”后,我們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評價不是一種終結性評定,也不是一種外部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的反思,是對自己專業(yè)成長的引領。
如根據“評估指標細則”中提出的“在一日生活中,能回應每個幼兒,并根據幼兒的需求給予適宜的幫助與指導,引導幼兒主動地參與活動,形成有效的師幼互動”,教師就能有目的地分析自己的教育行為:在教育教學中是否回應了每個幼兒并為他們提供了適宜的幫助?與幼兒的互動是否有效?從而通過反思找到自己與評估指標之間的差距,明確自己現有的發(fā)展水平及改進方向。
利用評價與心靈“對話”也讓我們認識到專業(yè)發(fā)展的過程其實就是認識自我價值的過程,評價體系就像一面明鏡,讓我們在一次一次的自照中看清了真實、完整的自我。
記得一位新教師在使用了評估方案后感慨地說:“原來我對自己很沒信心,看看周圍的老師哪一個都比我強,我哪一項都不如他們。但用評估指標測評后,我發(fā)現自己并沒有那么糟,有的地方居然還能得優(yōu)呢!這激勵了我,讓我對自己有了信心,找到了成長的方向。”又如有一位教齡超過20年的老教師在使用評估方案后說:“我原以為自己不能說爐火純青,也屬于經驗老到了,自己應該是屬于蠻優(yōu)秀的老師了,可以吃吃老本直到退休了,但對照評估指標后。我發(fā)現自己在有些方面還存在欠缺,仍需不斷改進。有句話‘活到老,學到老’,真是太能表達我的感受了!”
二得:差異評價,展示自我
只有按照教師實際情況制定的具有差異性的評價體系才具有科學性和發(fā)展性,因為它符合實際情況,更容易讓教師理解、接受,從而使教師真正領略評價的內涵與魅力,真誠地與心靈“對話”。
我園的評價體系從教師中來,又回到教師中去,給教師提供了進步的空間和發(fā)展的動力,提出了適合他們自身發(fā)展的有針對性的建議。它既考慮教師的過去,也重視教師的現在,更著眼于教師的未來,使教師看到了評價中隱含的對個體的尊重、關懷與支持,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真正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
如我園的評估指標中設有基礎性指標與發(fā)展性指標兩個項目,其中基礎性指標體現了教師專業(yè)的基本要求,發(fā)展性指標更側重于關注教師之間的差異,其內容包括保教能力、研究能力、自我發(fā)展三個板塊。每位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在這三個板塊中選擇自己擅長的項目進一步發(fā)展,逐漸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與特色。
就我自己而言,我覺得研究能力是我的特長,有一個階段我確實也在這方面發(fā)展得不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自己剛形成的特色正在逐漸消失。后來是發(fā)展性指標激勵我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研究中多觀察、多積累、多總結、多撰寫有質量的文章,為自己的個性化成長跨出堅實的一步。
三得:隨時評價,發(fā)展自我
隨時評價不是指教師每時每刻都要運用評價212具在紙上進行自我評析,而是指真正將評價內容“爛熟于心”,隨時隨地“拿”出來與心靈“對話”,找到自己行為中與評估標準、指標細則之間的差距并改進,以更好地發(fā)展自我。教師如能做到隨時評價自己,就說明真正理解了評價的內涵。
每一次與心靈“對話”都記錄了成長的足跡,都是發(fā)展旅程中值得紀念的時刻。記得每一次認真地與心靈“對話”后,我們都會全面考慮自己的現狀,衡量自身的能力與精力,找到自己的某一個或多個發(fā)展點作為成長方向,并在工作中不時地對自己提出相應的要求.,使自己慢慢向目標靠攏。當再一次完整地與心靈“對話”時,我們就會有意識地對前一次制定的發(fā)展目標進行全面總結,思考以下問題:我是否在“這一點或多個點”上付出努力了?確實成功了嗎?如果自己在不斷進步,那么下一個或多個需要提升的發(fā)展項目是什么?每每這時,評價就像一根無形的指揮棒一步步引領著我們走向成功的彼岸。當然,在許多次認真、完整地與心靈“對話”的時刻里,我們都不會忘記同事、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他們促使我們更好地為自我發(fā)展制定下一個目標。
總之,運用評價與心靈“對話”的歷程讓我們深深感悟到:評價不是給教師下一個精確的結論,也不是給教師設定一個等級,而是關注和關懷教師專業(yè)素質的發(fā)展,使教師學會自我反思,學會總結經驗與不足,從而更好地成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