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 2009-09-28 09:46:17
鋼琴、聲樂、舞蹈、英語、奧數(shù)、繪畫、輪滑、跆拳道、象棋……現(xiàn)在,城市里小學生大多能掌握這些“特長”里的一樣或幾樣。一位資深教育工作者告訴媒體,對于新世紀前后出生的孩子來說,“多才多藝”已變成了一個非常普遍的評語。當然,這都是錢堆出來的。
。笟q的樂樂在青島市北區(qū)上清路小學讀二年級。最近的一天,樂樂的媽媽于女士為了測試一款理財軟件,就將給樂樂投入的課外學習費用算了一筆賬。算出來的結(jié)果讓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的她嚇了一跳:保守估計,樂樂每年的教育花費接近2萬元。如果加上在飲食、服裝、娛樂方面的開銷,她一個人的工資還不夠這個8歲的孩子花的!
樂樂的學費賬簿是這樣的:每月4次架子鼓輔導課,一次3小時,每次學費140元;每周上一次通俗聲樂課,每次80元;每周一次英語課,由于是熟人介紹的,只用付“半價”40元;每學期學習奧數(shù)的費用是200元。除此之外,樂樂每年還要參加一次英語或聲樂器樂類的比賽,這些比賽都需要去北京或上海參加全國總決賽,費用在5000元左右,如果家長陪同,那么費用就得翻番。這樣粗略算下來,每年的“學費”是19080元。
“這還不包括給孩子買書和買玩具的費用。”于女士說,她基本上每月都會帶樂樂去書店買輔導書或者課外讀物,每次大約花200元左右,有時候兒子還會要一些新潮電子類文具,價格一般在千元左右。“反正在我們家,兒子的花費絕對是‘大頭’。”于女士說。
“除了架子鼓之外,其他都不是我主動要求學的。”樂樂訴苦說,課外輔導課太多,讓他覺得“回到家比待在學校還累,放假了比平時上學還累”。“爸媽總說他們很辛苦地掙錢給我學習,還總說看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如果我不努力的話就趕不上人家了。”樂樂用和他年齡不相稱的“成熟”口氣說:“我真羨慕爸爸媽媽的小時候,除了課本什么都不用學,放學了就可以隨便玩!”
對于樂樂的“抱怨”,于女士說,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多才多藝,可以說,這種競爭從小學甚至是幼兒園就開始了,如果孩子沒有特長,不管是同學交往還是將來升學,都會受到影響。作為家長,就是多花些錢也“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世界太小,資源太少,對優(yōu)質(zhì)資源的爭奪,不只在于小學、中學或大學,它可能開始于牙牙學語的孩童時期,然后貫穿人的一生。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