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2010-09-02 17:04:37
有愛的孩子才能活得更健康更快樂。如果寶寶連親愛的父母也不知道關愛,對父母任何付出都不知回報的話,將來的人生將會孤獨而寂寞。盡早糾正寶寶的壞習慣,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在后悔莫及之前,家長們必須統(tǒng)一戰(zhàn)線,痛下決心徹底改變寶寶的不良行為習慣,構建健康的人格和品德:
第一,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干預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保護過多,那么孩子就會漸漸習慣父母的包辦代替,就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難再感謝父母對他們所做的一切了。
第二,不要讓孩子吃“獨食”。
從小讓孩子吃“獨食”,會讓他覺得他吃好東西、擁有好東西是理所應當?shù),如果孩子習慣了被給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難在以后的生活中考慮別人的感受。一個不懂得關愛別人、關愛父母的人將來很難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第三,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
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應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則堅決拒絕,并且要告訴孩子為什么不合理,給孩子一些經受挫折的機會。不要孩子想星星就一定給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給他月亮,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爭取自己需要的東西。當孩子通過一些努力獲得所需的時候,他才會知道在父母的愛和保護下是幸福的。同時,父母也不要預先對孩子承諾太多。有些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食物和衣物,總想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生活中面面俱到,時間長了,孩子會覺得這一切來得都很容易,甚至認為他本來就應該擁有,于是也不懂得珍惜。
第四,父母還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講自己的工作艱辛。
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父母們卻愛給孩子一張笑臉,給孩子一些超脫的環(huán)境,怕艱難的現(xiàn)實生活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其實,如果父母們能經常告訴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惱,那么孩子就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第五,父母要為孩子做出榜樣。
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給老人吃,逢年過節(jié)給老人送禮物;如果老人離得較遠,應該經常給老人打打電話。要讓孩子看到父母不僅對自己有愛,對長輩也有愛。身教的力量遠遠大于言教。
第六、給孩子“回報”的空間。
當寶寶想要幫助你做事情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再說“你把書讀好就行了”。因為父母最大的責任不是讓孩子學會讀書,而是讓他首先學習做人,這是他能好好讀書、把書讀好的基礎。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報”,他才會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