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wǎng) 作者:@佚名 2017-09-19 20:39:27
聰明才智,給教師打開思路、引發(fā)靈感;可以從不同角度確定目標,選擇教學側重點;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途徑達到教學目的;在上課時,可以多側面給觀摩者展示教學技能,顯示教學觀念;好的教材本身就對孩子具有吸引力,可以從情、知、德、能等方面來訓練幼兒的能力。如大班常識活動“有趣的樹葉”就具有以上優(yōu)點,我們就把它作為觀摩課的內容。第二,人人設計教案參加評選。教案設計評選的具體方法是:(1)全體教師根據(jù)教材獨立設計教案;(2)園長和全體教師擔任評委,輪流傳閱教案;(3)根據(jù)評選條件評出最佳教案。第三,教研組長組織集體討論,修改完善教案并為教學作好充分準備。完善教案是在優(yōu)秀教案的基礎上不斷推敲提升,使之更貼近實際,更體現(xiàn)先進教育觀念。另外,還可以從其他教案中吸取精華,因為每個教案,哪怕是最不出色的教案也會在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或某一個方面產生閃光點,最后,求同存異,產生了較為完善的新教案。第四,優(yōu)秀教案設計者說課。我們考慮到在比賽中能獨占鰲頭的教師總是在思、寫、說等方面能力較強,因此,把說課的重擔壓在了她們的肩上,讓她們?yōu)榇蠹易靼駱印5谖,讓三位程度不同的教師上同課題同教案公開課。有了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不等于就能產生一堂高質量的公開課。因為,再好的教案也只是一份完整的靜態(tài)計劃,是死的。而活動的組織實施,由于幼兒的參與,卻成了一系列活的、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同一份教案,相仿的學生,不同的教師上課效果肯定不一樣。我們要讓教師們在比較中明白,上好公開課在教案設計完備的情況下,教師還應該具備什么能力。第六,讓執(zhí)教者和觀摩者根據(jù)自己的體會,撰寫公開課后感。撰寫是一個深入剖析、沉淀思想、理清思路的過程,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活動---公開課評議研討,做好充分的準備。第七,集體評議公開課,觀看公開課實況錄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研討活動,我們是這樣進行的:先由三位執(zhí)教者談上課體會,然后,觀摩者比較三堂課的印象和想法,接著大家一起觀看公開課實況錄像,邊看邊討論,把問題定格,把優(yōu)點放大,最后組織者發(fā)表總結談話。本次觀摩活動是全體教師參與的一次設計評選教案、說課、上課、評課的系列教研活動。整個探索過程持續(xù)兩個多月,教師從中學到的東西很多,她們學會了設計和鑒別符合現(xiàn)代教育觀念的優(yōu)秀教案;學會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來解釋自己的教育行為;懂得了再優(yōu)秀的教案也只是一個計劃而已,要使教學活動顯示最佳效果,教師還應具備課堂上的多種能力等等。以上能力的獲得,不僅增強了教師們深層賞析觀摩課的能力,還明顯提高了日常教學技能。
六、教師結對,要教學相長,營造氛圍,在切磋探討中長進。
學習,既需良師,更離不開益友。朋友之間相互切磋、交流和鼓勵,對于教師業(yè)務水平的增長無疑是大有裨益。九八學年,我們幼兒園較出色地完成了城鄉(xiāng)幼兒教師教學業(yè)務結對活動的輔導工作。這個活動給我們的啟示是:結對活動可使師徒教學相長,互相感染,相互作用,共同提高;結對活動可使師徒建立濃厚的友誼,營造團結、向上的氛圍,樹立起良好的園風。因此從九九學年起,我們在園內也開展了師徒業(yè)務結對學習活動,規(guī)定每學期教師結對不少于4對。教師結對活動的方法是:(1)師徒相互隨堂聽課、評課,每月一次;(2)老師上示范課,徒弟評課;(3)徒弟經老師的指導上好實踐課;(4)師徒向全園教師匯報同課題公開課。每次活動層層遞進,由易到難,使學習和輔導都在相互了解、相互提高的基礎上展開。
七、培養(yǎng)骨干教師,要充分信任,重壓擔子,在工作中成長。
教研組活動要搞得有聲有色,必須依靠集體力量,培養(yǎng)骨干教師,發(fā)揮她們的聰明才智。我們幼兒園能力強的老師很多,她們工作在第一線,對于教學都有一份屬于自己獨特的理解,應該給予她們信任,重壓擔子,讓她們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這樣,一則可以滿足她們創(chuàng)造的需求,成功的欲望,調動潛在的工作熱情;二則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為推動教學做貢獻;三則可以形成良性循環(huán),讓骨干教師在工作中豐富知識經驗,鍛煉組織能力,為以后更好地工作積累資本。自九九學年第一學期起,我們大膽放手,鼓勵學科及年級教研組長獨立組織教研活動。到目前為止,組織得比較成功的教研活動有音樂組組織的“如何提高幼兒學習新授歌曲的主動性”的專題討論;語言組的“語言教學中幼小銜接問題的研究”;美術組的“漂亮的茶具”教案設計研討。實踐證明,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的教研活動效果確實不錯。我們的教師在隨筆中這樣寫道:“以前每周一次教研活動,大家坐在一起聽念文章,記錄每周工作,自己只是機械的聽,機械的記,沒有任務,積極性無從談起,F(xiàn)在,教研活動以組為單位,活動中把我們平時教學上不注意的或感到困惑的問題,擺到桌面上來,大家獻計獻策,彼此學習好經驗和好方法,逐漸形成了教師間互相討論、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新風氣,大家都說這樣的教研活動真好。”
時代在變,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在變,時代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在變。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沒有恒古不變的方法,所以從教育和教師的需求出發(fā),精心策劃每一個教研活動,是擺在我們幼兒教師面前一個永恒的話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