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17 10:01:13
孩子的健康是做父母的最關心的問題,養(yǎng)育一個健康、活潑、聰明的孩子,不僅關系到家庭的幸福,而且也關系到民族的素質,國家的前途。怎樣才算是個健康的兒童?過去認為孩子不患病,體格發(fā)育好,聰明伶俐就是健康,其實這是不全面的。精神上的健康必須以身體的健康為基礎,而精神健康又可作用于身體健康,同時還可促進智能的正常發(fā)育。例如孩子長期的憂慮、恐懼、過度緊張會導致神經癥,表現為頭痛、腹痛、失眠、食欲不振等癥狀。由此可見,心理健康在兒童健康成長中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ㄒ唬┘彝キh(huán)境的不良影響
家庭是少年兒童發(fā)展的基礎和主要場所,家長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員之間感情的融洽與否是影響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F代家庭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眾多父母的期望,這種期望致使許多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有以下三種態(tài)度:第一種態(tài)度是對子女要求過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時不分場合當面訓斥、打罵,要求絕對服從。這樣會使子女自尊心受到傷害,心理壓力過大,最終形成憂郁、孤僻、退縮、逆反心理。第二種態(tài)度是對子女嬌慣溺愛,百依百順,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蠻橫、懶惰、依賴等不良心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少年兒童正常心理的發(fā)展都是有害的。第三種,就是忽視型,完全不關注孩子任何的動態(tài),包括身體健康以及學習情況。此外,家庭破裂也會給子女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和失落感。據研究表明: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愛或母愛,產生消極情緒,不愛學習,敵視同學等,由此可見,家庭破裂會使少年兒童產生強烈的心理失衡。
。ǘ┥倌陜和陨砣觞c的不良傾向
人的心理是由各種心理成分組成的一個多層次、多側面的統一體。處在自我意識逐漸加強期的少年兒童,獨立性與依賴性同在,自覺性與幼稚性并存,他們一方面發(fā)現新的自我,要求獨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現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斷能力。他們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感情不穩(wěn)定,因此,此時期的孩子經不起外界的誘惑,在環(huán)境消極因素影響下,容易形成狹隘的意識,不良的心態(tài)。因此,少年兒童自身的人格弱點是其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因素。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