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LinkedIn 2018-05-22 08:55:48
比如,你一直接觸公關活動的事,那么你可以從活動運營這個能力著手,去向你的最終目標邁出第一步;如果渠道拓展是你的能力優(yōu)勢所在,那么你就可以基于此去拓展其他的能力。
在詳細考慮清楚、定位好之后,你的目標感就會變強。
三、 合理規(guī)劃任務分配
什么能力做什么事
我們倡導學習者,從舒適區(qū)跳出,進入學習區(qū)。但這并不意味著一蹴而就地盲目提高。
一個一心要學好英語的零基礎學生,如果一開始就拿著雅思英語單詞去背,那么他很快就會放棄;一個不會走路的小孩,不可能學會跑步。
同樣地,在任務分配量的處理上,我們不能太高估一天能給我們空出的時間。
有些人往往一天給自己布置了很多的學習任務,結果每天的任務都沒有完成的,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挫敗感。在這個時候,其實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定的任務太多了。
什么時候做什么事
在能力訓練的安排下面,我們需要盡量安排相關性比較大的能力放在同一段時間,那么就可以達到1+1>2的效果,這是加速成長的一條 “ 捷徑 ” 。
在相關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假設是A和B,在兩者交叉進行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你能從A的知識上帶來B知識的新啟發(fā),反之亦然。
這也是學習的一種樂趣,別小看這細節(jié),就是這些細節(jié)拼湊成我們的專注力。
四、建立儀式感
在我們的生命中,很多場景都需要儀式感:結婚、生日慶祝,學習也是。
在你學習之前,整理好書桌前的一切雜物或關掉你的手機,兩小時斷絕一切外界信息或找一個寧靜的地方、一張正經(jīng)的學習桌椅,拿起筆,開始。
這種儀式感能幫助我們創(chuàng)造一種有利于形成專注力的環(huán)境。
回想起我們日常的學習狀況,就是缺少這樣的儀式感。癱坐在沙發(fā)上、喝著飲料、叼著食物、聽著音樂,這一切都是需要我們正視的陋習。
五、獎勵和督促
目標的成效往往是不容易在短期內看見的,或許是一個月,長則半年或以上。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就相當于我們不斷地摸黑,看不到自己想看到的;時間長了,就很容易放棄。
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應將注意力放在“做事”的 “ 做 ” 本身。只要我們做了、堅持了就應該得到獎勵。
那么,你每天列出的 to do list 完成之后,是不是應該也適應地獎勵一下自己呢?吃飯加雞腿或出去偶爾Rap一下。
相反地,沒有完成任務的時候也應該有懲罰。
至于怎么懲罰?在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達的今天,許多人建立主題社群,像讀書、早起….每天在里面打卡,如果沒完成就當天發(fā)紅包,這不失為一種好的懲罰方法。
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玩法。
六、最后要說的
當我們開始靜下心思考,當我們學會專注于一件事,我們的生活會變得不一樣。
有這么一句話: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fā)出來的就是那種能量的振動頻率,然后全宇宙都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后來,我終于明白,當你無比專注地去做某件事時,效果就會顯而易見地好,那些你想要的、渴望的就會與你不期而遇。
當你無比專注地去付出、去投入時,在不經(jīng)意間,你也會邂逅那個更好的自己。
道理誰都懂,真正做到的人卻很少。公眾號行動派DreamList(ID:xingdongpai77)里卻剛好是這樣一群少數(shù)人,風里雨里每天早上7:30準時推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