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28 17:22:49
誤區(qū)一:缺乏正確的評課思想
有些園長認為,評課就是給教師的課挑“骨頭”。他們認為,越能挑出“骨頭”,越能說明園長有水平。有的園長甚至認為,對那些“不聽領導的話”的教師,即使課上得再好,也要找出幾個問題來壓一壓他。
這些同長將“評課”當作自我顯示、打壓教師的手段,這種評課的動機是錯誤的。因為評課的主要目的是讓教師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教得好,哪些方面教得不好,進而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
誤區(qū)二:過分關注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
有些園長認為.好的課必須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于段。甚至有的園長認為,使用了電腦課件的課就是好課。
這些園長忘記了,電腦只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標。如果電腦使用的效果還不如傳統(tǒng)教育手段,那么,這時的電腦使用是沒有必要的。
因此,我們使用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一定要有效率意識。在兩種教育手段取得同樣效果的情況下,以教師投入時間、精力、財物少的為優(yōu)。
誤區(qū)三:過分追求教育“創(chuàng)新”
有些園長很看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即有沒有新的教學內(nèi)容,有沒有使用新的教學材料、新的教學方法,或新的組織教學形式等。
他們認為,教育活動中只要有“新的”就是好的:沒有“新的”就是不好的。受這種觀念的影響,教師上公開課時,最頭痛的就是找不到“新的”,從而挖空心思去尋找“新的”。這里,我想說,“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
任何幼兒教育“革新”,如果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或者減輕教師的勞動付出,那么,這種“革新”是沒有必要的。也就是說,幼兒教育改革不要僅僅從表面上看有無“新意”。而要看在促進幼兒發(fā)展方面有無實際意義.能否減輕教師的身心負擔。
誤區(qū)四:過分強調(diào)幼兒快樂
有些園長提出了一些簡單的評課標準:“只要孩子快樂了,就可以了。”他們認為,教師只要能讓孩子感到快樂,那么這節(jié)課就是好課。
我不反對快樂教育.但我認為,教育不僅是為了讓孩子快樂,還有更為重要的目標——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僅有快樂,沒有幼兒其他方面的發(fā)展,這樣的教育是低水平的教育,是教師的失職。所以,我反對把“孩子快樂”當作評課的唯一標準。
誤區(qū)五:過分在乎課是否超時
一些幼兒園的評課標準中有一條:“是否拖堂。”我曾觀摩過一次活動,教師用游戲的方式將活動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整個活動顯得輕松自然,50分鐘下來,聽課的教師未感覺到時間已過,然而在評課時,一位頗有名望的園長卻說:活動不錯,就是時間長了點。當時我就納悶:一個活動可以讓幼兒感興趣而忘卻時間,那么時間長一點又有什么關系呢?
如果下課的時間到了,但幼兒對正在進行的活動仍然很有興趣,則說明教師組織的活動很成功,那就沒有必要太在意時問的長短。
誤區(qū)六:只關注教師的表現(xiàn)
幾年前,日本大阪教育考察團來某市訪問聽課。聽完課后,隨團的一個日本教授提出了一個令我們吃驚的問題:中國教師聽課時視線集中在組織活動的教師身上——關注著教師的一招一式。而日本教師視線的焦點瞄準在幼兒的活動看幼兒做什么,怎么做。
只關注教師的課堂表現(xiàn),確實是我們聽課、評課存在的一個誤區(qū)。我們許多同長在評課時常說:××教師上課上得好——“教師的表情豐富”“教師的敦態(tài)自然…‘教師的語言流暢’…教師的基本功不錯”等等。
我認為,我們評課應該更多地關注幼兒——關注幼兒的發(fā)展,關注幼兒做什么、怎么做,關注幼兒身心投入程度如何,關注幼兒學得是否愉快……因為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而不是“表現(xiàn)”教師的風采。如果教師的“表現(xiàn)”很好,但不能很好地為幼兒提供活動的機會,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那么,這種“表現(xiàn)”是沒有實際意義的。所以,我們評課應該更多地關注教師如何引導幼兒的活動,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而不應僅僅關注教師的表現(xiàn)。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